9月7日一早,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农贸市场的新鲜蔬菜琳琅满目,市民李女士的小推车里满满的。“西红柿一斤三块五,西葫芦一块五,比前段时间便宜多了。”
北方基因肽获悉,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8月,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4.12元,环比涨1.2%,同比涨3.8%。环比价格上涨的有14种,下跌的也是14种。
为何近期菜价格上行?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分析,一是台风和南方持续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,影响蔬菜短期生产和采收运输,尤其是不耐储运的叶类菜,价格上涨相对明显。二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,当前全国蔬菜供应处于产地转换期,外调菜增加引起成本上涨,拉动菜价上行。
种植面积增加,蔬菜物流畅通,篮子里不差菜
山东黄瓜种植户张天华迎来了今年的第二茬丰收:“多的时候每天卖2000斤,少的时候1000斤,跟上一茬差不多,能收10万斤。”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军介绍,9—12月是蔬菜上市的旺季,预计今年寿光蔬菜总产量比去年略高,能达到450万吨。
城市零售网点逐步织密,进一步满足了百姓的消费需求。目前北京各类蔬菜零售网点已达9000余个,不少蔬菜直通车开进社区,“菜篮子”产品能满足市民需求。
张晶表示,我国蔬菜市场供给基本实现全国大流通格局。今夏北方冷凉地区气候条件好,高原夏菜供给充足,“北菜南运”和“西菜东运”有效平衡了全国市场供应。
制度发力稳菜价,下半年将保持平稳状态
中秋国庆临近,消费迎来旺季,一些品种价格会不会继续走高?
“菜价上行缺乏基础”,张晶分析,从目前主产区蔬菜长势看,市场供应形势或好于去年同期。秋后气温逐步下降,高纬度冷凉地区蔬菜产量降低,上市量逐步减少,但华北东部、南部以及西北地区的蔬菜开始进入采收期,上市量会逐渐加大,可补充冷凉地区产量的不足。
此外,进入秋季,自然灾害减少、温度适宜,适合蔬菜生长,各地蔬菜产量都会增加,整体菜价将进入相对稳定或季节性回落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