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是65岁的两位大妈。一位患冠心病,几年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,同时还有高血压、糖尿病,常年注射胰岛素。但年轻时爱跳舞,退休后每天早起去公园散步,晚饭后打太极,无论寒暑几乎从不间断。吃饭好、睡觉香,虽然身上有好几种病,倒也不是很在意,精神状态非常好,模样也显年轻。
另一位大妈退休前是公务员,身上一种慢性病也没有,血糖、血压、血脂都正常,颈动脉超声看到血管壁很光滑、没有一点斑块。可是自打退休后,她失去了生活的重心,体力一点点下降。住院前一年,体重莫名其妙就少了5公斤,睡眠也不好,总觉得身上乏力,一点家务活也不想干。住院做了一圈检查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。那么问题来了谁是患者?谁需要进行医疗干预?一般来说,大家都会觉得更需要照护的是第一位大妈,因为她身上患有很多慢性病,而且都是重要脏器的问题,而第二位大妈的情况似乎无关紧要。不过从老年医学的角度来看,两位大妈都需要我们关注,尤其是第二位大妈,她的生活质量比第一位大妈更差。而这一切的“元凶”就是肌肉减少症。
那这是怎么回事?研究发现,肌少症通常是衰老和疾病共同作用的生理改变。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、低水平的体力活动、营养不良以及一些疾病状态。此外,可能还与性别、人种等有关。如果您或身边的老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,伴明显乏力、活动能力下降,尤其是发现老人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时,应当警惕。
当然,老年人也不必过分担心肌肉减少症,通过科学、合理的干预是可以缓解和改善的。营养干预是基础:足量优质蛋白质补充;增加Ω-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;补充足量维生素D。积极运动是关键:运动对增加肌肉力量和改善身体功能有显著的作用,抗阻运动和包括抗阻运动的综合运动有益于肌肉减少症防治。中-高强度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,改善身体功能。当抗阻运动结合营养补充时,效果更佳。北方基因肽